【春光无限看阜阳】当鱼儿游进集装箱——脱贫攻坚调研(六)
文章来源:
2020-04-26 15:02
发布者:何夕
导读一提起集装箱,人们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港口、码头车来船往的热闹场面。而在安徽阜阳太和县,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园区里也安静地摆放着65个这样的集装箱,只不过它们不是用来装货物的
(记者赵家慧)一提起集装箱,人们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港口、码头车来船往的热闹场面。而在安徽阜阳太和县,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园区里也安静地摆放着65个这样的集装箱,只不过它们不是用来装货物的,而是用来养鱼的。用来养鱼的集装箱(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集装箱养鱼,管道上种菜
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有30多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和日光温室大棚,是安徽最大的单体设施农业企业。
用来育苗的玻璃大棚(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穿过摆满鲜花的育苗车间,眼前是两排蓝色的大集装箱。这便是公司的“镇园之宝”——全国首创的受控式“鱼-菜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了以集装箱为载体,高密度、循环水为核心特色的养殖新模式。
集装箱里蓄养着中华鲟、虹鳟等高档鱼类(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每个占地15平方米、容积为22立方米的大集装箱里蓄养着中华鲟、虹鳟等高档鱼类。总经理金勇告诉央广网记者,这些鱼都是订单制养殖,“主要是直销给高档餐饮业。”
“平膜微滤机”是公司的研发成果(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在集装箱的尽头摆放着一台白色仪器,这种名叫“平膜微滤机”的设备是公司的专利产品。“我们研发的设备和系统可以让水每2小时循环一次,干湿分离出沉淀物,水经过一级塘、二级塘和蔬菜大棚后,水中的微量氮、氨被植物吸收,处理干净的水会被再次送入集装箱。”金勇说,包括农药残留在内的各项指标均可控,对环境也是零污染,相比于土塘养鱼,优势明显。
“鱼-菜生态循环”大棚(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鱼-菜生态循环”大棚里,一根根“长”了菜的白色管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奶油生菜、富贵菜、紫背天葵……这些水培蔬菜用的就是养鱼循环出来的水,“奶油生菜一年可以收12茬,直接供给火锅店,一个棚就是5万元的年收入。”
“长”在管道上的水培蔬菜(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在阜阳这个农业大市,“鱼-菜生态循环”这种新的种养模式,走在了安徽和全国的前列。
董事长陈金良坚信,生态循环农业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企业拥有阜阳市第一个农业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中科大、合肥工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真正让农业和科技发生了精彩的“嫁接”。金勇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设备和技术都已经往全国多地输出。”
日光温室里的工作
2019年,“有机良庄”的扶贫模式入选当年国务院企业精准扶贫综合50佳案例。
正在给番茄秧子打杈的刘怀贤(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60岁的刘怀贤没想到,五年前还是贫困户的自己,如今可以在种满了花果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工作,“活不重,浇水施肥都是自动化,每个月有1800块。”
公司同双浮镇10个行政村签订产业扶贫协议,村集体每年不少于47.20万元的固定收益,共带动周边农户1200余户,其中贫困人口685户1385人,人均增收4909元。公司按照“统一种苗+统一种养+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的“六统一”产业带动模式,将园区内农业生产免租金安排给贫困户。
育苗间的花也是旅游业的一部分(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
现在,公司正将目光锁定皖北田间地头常见一种可榨油的野果——马泡,着力将马泡籽油打造成“中国凉拌第一油”。马泡籽油含有维生素E和角鲨烯微量成分,不饱和脂肪酸仅次于亚麻籽油,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金勇说,今年7、8月份生产线就将建成投产,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我们已和两三个省级贫困村达成合作意向,为村民免费提供马泡种子,再由公司集中收购。”金勇表示,这一计划将会助力公司的扶贫事业更进一步。(出处:央广网阜阳太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