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发展产业是“三农”绕不过的难点,是稳定脱贫和全面小康必须面对的“硬骨头”。湖南省湘潭市因地制宜,创新施策,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拔“穷根”,带动2.9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湘潭是如何从扶贫“

发展产业是“三农”绕不过的难点,是稳定脱贫和全面小康必须面对的“硬骨头”。湖南省湘潭市因地制宜,创新施策,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拔“穷根”,带动2.9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湘潭是如何从扶贫“输血”到产业“造血”,实现从“扶生存”向“扶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的?从4月23日至5月5日,记者深入广阔农村,走进贫困户家中,走访扶贫企业和项目主体,咨询政府部门负责人,调查了解了湘潭市产业扶贫实践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

将扶贫户“植入”产业链发展

5月5日,湘乡市龙洞镇龙洞村,66岁的丁和平从患有精神残疾的老伴手中接过猪草篮子,朝着自家猪圈走去。丁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两口全靠低保维持生活。去年,湘潭龙兴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板刘毅免费送来了4头沙子岭猪。猪喂了6个月后出栏,老丁净赚3000元。尝到了甜头的老丁今年主动要求养2头母猪。站在猪圈旁,老丁问起“母猪配种”的事。刘毅的话给老丁吃了一颗定心丸:“你只管养,疫苗、药品、配种、销售还是我全包。”像丁和平这样的贫困户,刘毅去年帮扶了152户,涉及湘乡市3个乡镇27个村,带动640名贫困群众增收800至1000元。

沙子岭猪是湘潭的地标产品,农民历来就有养沙子岭猪的习惯。湘乡市、湘潭县、雨湖区以沙子岭猪特色养殖为基础,探索实践出了“政府+项目+企业+贫困户”的沙子岭猪特色产业链扶贫模式。“我承担了2018年的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政府以奖代补投入150万元,将扶贫资金物化为沙子岭猪,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刘毅说,为延长产业链,公司在长沙、杭州等地开设了10多家直销门店,以“贫困户散养+公司保底价回收+直销门店销售”的模式,实现了生猪“繁、养、销、加工”全产业链扶贫。

无独有偶,湘潭县探索的湘莲特色产业链扶贫的带动能力也很强。湘莲是湘潭市的一张名片,全市湘莲产业总产值超过60亿元。如今,湘莲产业链扶贫成为湘潭市产业扶贫中的一大重点和亮点。

湘潭县莲冠湘莲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湘莲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企业。公司常年吸收80多名贫困群众在湘莲基地务工。公司还以免费提供藕苗、技术并以高于市场价0.4元每公斤的价格统一回收湘莲的形式,与花石镇、石鼓镇的3个贫困村对接,带动贫困群众43户122人每年每人增收2500元至3000元。这几年,公司还通过莲虾、莲鱼共养的多元化经营新模式,让贫困户亩均受益在3000元以上。

“湘莲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链接’着贫困群众,贫困群众生产出的湘莲产品还远销东南亚呢。”湘潭县农业农村局计划股股长肖检平说,与“输血式”扶贫相比,这种扶贫方式更有生命力,不仅让贫困群众共享了产业发展红利,而且使他们从被帮扶者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推动者。

“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助脱贫

“种谷19户211公斤、鱼苗4户55公斤、猪仔14户38头”,这是湘乡市泉塘镇双江村扶贫专干谢小辉,记录的5家对口扶贫企业免费发放给村里贫困户各类种苗的数据。

双江村是湘潭市重点推进的产业扶贫试点村。这种试点村全市共8个,每个县市区(园区)各一个。这里探索的是“以村党支部为领导、以脱贫为目的、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资金为杠杆、以企业(合作社)为载体”的产业扶贫机制。村“两委”牵头,联系了湘乡市泉塘镇九五家庭农场、湖南省超优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荣桥农机合作社等6家企业,对口帮扶全村55户127名贫困群众。

村里的李建明因车祸右手截肢,妻子杨水清患肺气肿等疾病,夫妻俩都干不了体力活,种田都需要人帮工。4月25日,李建明从村委会免费领取了扶贫企业发放的6头猪和32公斤种谷。“等发鸡苗的来了,我再领200只鸡,等鸡生了蛋我就在公路边搭个棚子卖土鸡蛋。”李建明憧憬着来年的好光景。一年前,他还常向村主任朱加良诉苦:“既没本钱,又没用,不晓得生活的希望在哪里?”

“两口子勤快,养猪、养鸡没问题,至于种田嘛,村里联系的荣桥农机合作社可以免费提供土地翻耕、育秧、治虫、收割、收购等服务。”村主任朱加良说。双江村还在村委会设置了一间产业扶贫培训室(也叫励志互督交流室),定期组织贫困群众交流生产生活问题,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双江村是“一户一策”整村扶贫,而湘潭百嘉香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因地制宜探索的则是“一村一品”基地扶贫。百嘉香公司积极投身省、市“千企帮千村”活动,发挥省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口帮扶原省定贫困村湘乡市潭市镇长城村、金石镇文星村和金石村,通过建设“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原料基地,逐步打造了“长城茶油”“文星包菜”和“金石芥菜”品牌,初步形成了长城村2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和金石镇1200亩基地+300亩散户种植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像这样的一包芥菜,我们保底从贫困户手中收购,冷冻加工后在网络平台销售,一天就能卖出7000多包。”5月5日,公司董事长张辽拿着一包冷冻加工好的“金石芥菜”告诉记者。

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姻”

打开湖南省产业扶贫(湘潭)信息系统,全市10.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信息、产业发展指导员和所有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帮扶信息一一呈现。通过一对一“联姻”,就可以对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进行帮扶和实现利益联结。

农业企业立华牧业是江苏省的上市企业,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身,以优质草鸡养殖为主导产业。2017年,立华牧业进驻湘潭县,以扶贫农场的模式,参与产业扶贫。这个公司的扶贫运营模式是:村集体和立华共同建设扶贫农场,村里养殖户租赁农场和立华公司合作养鸡,支付租金给村集体,村集体将租金收入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特别是帮扶贫困户,鼓励贫困户参与农场劳动获得劳动报酬或者直接租赁鸡场和立华合作。

两年时间,立华牧业已与中路铺镇、云湖桥镇、射埠镇、分水乡、乌石镇等5个乡镇的5个村,以每村1至4个的规模,共同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鸡棚。中路铺镇水口桥村的马文君由于丈夫车祸失去双腿,她独自抚养两个小孩。从2017年开始,她与立华牧业合作养了4棚鸡,年保底收入9万元。“相当于依托上市公司,在家门口创业,还可以照顾家庭和孩子。”马文君说。湘潭立华牧业总经理黄志明说:“公司实施的不仅是扶贫产业项目,更是乡村振兴项目,希望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从而扩大规模、壮大产业。”

据初步统计,2018年,湘潭市各级财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7692万元,共有58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涵盖粮油、蔬菜、经济作物、林业、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等产业。其中,332家经营主体获得了产业扶贫资金支持。经营主体通过股份联结、服务联结、劳务联结、租赁联结、订单联结等途径,与贫困户“联姻”,结成利益联结体,带动2.9万户8.5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稳定增收1000至2000元。